能看完这4本书的人,我敬你是条汉子!
时间:2024年06月07日 作者:ebooksoso.com 分类:书单书评 阅读量:7530

广西师大出版社曾根据近三千条读者留言,统计出一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

这个榜单听起来就令人倍感压力,大有赶超北京二环买房压力之势。

借着好奇与瞻仰之心浏览入选书目,却不由得尴尬羞愧:里面不仅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国传统文化的看家宝——四大名著也“当仁不让”的排在前列。

今天的它你爱答不理,明天的它你阅读不起。

今日,无论是带着自责歉疚还是尊崇敬畏,我们终于有机会一睹这“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真正芳容。

《活着》image.png


总有人说,《活着》这本时代巨著,是全中国最难读完的。

特殊的是它的“难”不是由于文字晦涩难懂,也不是它时代背景多复杂,而是因为悲

主人公福贵在余华不动声色的笔触下,脊背上叠加一担又一担命运所强加的苦难,不知道哪一根会成为最后要了命的“稻草”。

你处处读得提心吊胆,指不定下一页就是命运的剧变,得赶紧合上书,听段郭德纲的相声来缓缓心情,读这本书的紧张刺激也不亚于坐过山车。

书中的可怕魔咒开始了,福贵的儿子、哑巴女儿、妻子、女婿、外孙,在苦难的生活和凄凉的命运双重伴奏下接连遭遇不测。

最终这世界只剩下福贵自己,和一只也叫做福贵的老牛。

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眼泪都这么不值钱,谁能忍着读到最后一页?

《红楼梦》

image.png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场前四十回与后四十回笔者的文艺接力,一幕史、王、贾、薛四大家族的人间戏场。

按咱道儿上的话讲,这排场越大,演员越多;这剧本越厚,关系越杂。

先说这四大家族,单看这几位大当家的还好说,可这后面陆续出场的姑娘实在让人绕晕了眼。

元春是谁的姐姐?探春嫁给了谁?惜春是哪儿来的?怎么又冒出来个湘云?明明没进四姑娘山,光这眼前的一位位姑娘就乱得让人花了眼。

再谈谈这书中的雅韵诗词,的确读来满口余香,可就算山珍海味也架不出顿顿吃啊!

据统计,《红楼梦》中所有诗词各种形式统计共为225篇,除去匾额还有207篇诗文。

姑娘们喝个酒就能吟出七八页的辞章,大段大段文言文粘在书页上,活像一板一板的安眠药。

真想在这大观园贴个温馨提示:饭要好好吃,酒可别乱喝。酒后一吟诗,读者两行泪。

《百年孤独》

image.png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所创造的魔幻现实主义热潮至今仍有余温,这股让现实似乎拧成了一股麻花的劲儿受到了不少当今年轻人的追捧。

但奇怪的是,这书,一翻开就能让这些年轻人转身就走。为什么呢?

一个名叫马贡多的小镇,一个名为布恩迪亚的家族,听起来没什么特别,和隔壁村的王哥李爷一样,似乎都过着大葱蘸大酱的淳朴生活。

可人家一自我介绍,你就能傻眼。

这不是马什么梅的问题,这是记忆力饱受凌辱的问题!

用了两天终于绞尽脑汁的记住了村长的名字,结果就在下一个人物出场的时候,瞬间失忆,敲敲脑袋,大脑的检索功能已罢工。

见人喊不出名儿这还不是最尴尬的,可以入选人生最想自暴自弃时刻的Top前三场景,是一群你喊不出名字的人在吵架。

当马贡多小镇里超过五个人在讲话的场景一出现,整张书页就变成了夺命符,眼前的汉字滚动,视力渐渐模糊,就是理不清谁到底说了什么。

书翻了三页,其实主角才刚寒暄完。

此处献上《百年孤独》人物关系表,书中人物关系之复杂,名字之长都让人一个头两个大!

为了读者的身心健康,强烈建议今后作者起名的时候参照《周易》!

《无止境的逃离》

image.png

相信很多同学都对这本书比较陌生,它的作者是土耳其新锐小说家哈坎·甘迪。

这本书出版于2013年,2015年荣膺法国梅迪西斯外国作品奖。

因为取材当下世界的痛点,外加卡夫卡式的独白、大胆而暗黑的文风,本书一经出版即在本土和欧美引发热议。

很多评论家将其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的作品相提并论。

整本书把镜头瞄准难民,记录了一个“怪物”的成长史。

不过这个怪物可不叫史莱克,他是人贩子的儿子。

10岁,背负第一条人命;11岁,面对生死无动于衷;13岁,他已经彻底的死了……

亲眼目睹了太多生命在生存面前的沦落,他逐渐丧失了一个孩子、一个人应该有的情绪和情感。

这不是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这是罪恶的函数循环。

放到咱们现代生活的茶余饭后,翻译过来就是:隔壁家的儿子送去参加了《变形计》,可回来还死性不改。

就是这样的他,运输着难民,像是运输着一车待宰割的牛羊。

书页的白底黑字,像是为整个故事量身定做的暗黑基调。我们与难民一同坐在车厢,在生死一线上颠簸。

全书根本给不了你快感,阅读体验就像在高速公路上不停的碰见迷路的河马,不停的踩刹车,胸口团着气没处发泄。

逃离的终点到底在哪里,地图上也没路标,读者必须要在这一停一顿的前进中费力寻找。

哥们儿,这可是高速公路,到哪儿说理去呢?

其实前面调侃了那么多,小编也只是想说这些所谓“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更多的都是我们给自己的懒惰找的借口而已。

每晚,我们一边滴着眼药水一边玩手机,一边问着丁香医生一边拼命熬夜吃鸡。

我们发微博吐槽这个时代太浮躁,偌大的中国找不到一张安静的书桌,在哄哄闹闹的吵嚷声中把自己完整的剥离出去。

我们都急忙甩甩手:这一切都怪社会,不怪我。

银行卡里的余额比名人名言更能刺激我们的神经,明星的花边新闻比四大名著读起来更津津有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平均线相距越来越远,以至于“社会在进步”这句话令人越来越难以启齿。

天呐,我们面对这座隔开人与书的围城,究竟何时能找到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