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长的5本书,给你一生受益无穷的力量
时间:2024年09月13日 作者:ebooksoso.com 分类:书单书评 阅读量:9950

作家冯唐说:“世界上有两种长大的方式,一种是明白了,一种是忘记了明白不了的,心中了无牵挂。”

但无论是哪种方式,成长所需要的过程和能量都是相同的。

下面这5本讲述不同角度成长的书,每一本都蕴含让人受益终生的能量。

《涅朵奇卡》

image.png

这是一本没有写完的小说,作者是声名赫赫的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

王小波曾评价这本书:“我看了这本书,而且终生记住了前半部。我到现在还认为这是一本最好的书,顶得上大部头的名著。我觉得人们应该为了它永远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

据说毛姆也是受到了这本书的启发,才写了《月亮与六便士》。

《涅朵奇卡》讲述了一个出身贫穷的女孩儿涅朵奇卡辗转于三个不同的家庭,经历的三段人生故事。让她从一个原生家庭不幸,性格胆小、极其敏感的小女孩,成长为了一个懂得了什么是爱,如何爱自己的姑娘。

故事虽然没有写完,停在了涅朵奇卡17岁的时候,但丝毫不影响陀思妥耶夫斯基想要传递的希望和蜕变。

无论你是刚毕业的年轻人,或是参加工作的职场白领,又或是为人父母,这本书都能提供给你发自心底的强大力量。

让你丢掉那些性格里的敏感、怯懦和刻意的讨好,帮你建立独自面对世界的勇气,学会更有力量地爱自己。

《麦田里的守望者》

image.png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传奇作家塞林格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一经问世即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共鸣,至今影响不衰,被《时代》杂志推荐为百部文学经典之一。

故事讲述了一个十六岁的中学生霍尔顿,出生于纽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老师要他好好读书以便将来出人头地,而学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论酒精和女人。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无心学习,老是挨罚。

第四次被开除时,霍尔顿不敢回家,只身在纽约游荡了三天两夜,他企图逃离虚伪的成人世界,却因内心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我们看到了自己曾经成长、经历过的状态和痕迹,那是一个追求本真,与世界对抗,最终却不得不和解的过程。

无数读者被书中的这句话激励着:

“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微地活着。”

这本书带给人的成长是极具持续性的,不管读多少遍,都能有所感悟。

《洛杉矶时报》说:“所有活得一塌糊涂的大人们都应该读一读。”

《长安的荔枝》

image.png

这是一本被无数人疯狂追捧的历史小说。

有读者说,在这本书中看到了自己社畜打工人的影子。

故事源自杜牧的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但荔枝究竟是如何从五千余里外的岭南运送到长安城的?

擅长从史料中构建故事的马伯庸,以此为蓝本讲述了一个大唐社畜李善德拼尽全力做项目的故事。

很多人读过之后,都表示能从中看到自己的生活影子,大城市买房落脚、职场情商博弈、不得已的违规逾矩等,全都是小人物在面临生活和命运时所展现的挣扎。

就像书中描写的那样,荔枝腐坏的日期可以被计算,但路途中那些见人下菜碟的人心永远也计算不了。

而书中那些讲透了官场、职场规则的句子,更是让人直呼清醒。

“流程这种东西,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

“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一个人吃独食,是吃不长久的。”

如果你想开阔自己的眼界,活跃自己的思维,那么这本书无疑是最好的开端。

《在路上》

image.png

鲍勃•迪伦说:“《在路上》,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如同它改变了其他所有人的人生。”

而同样受到巨大影响的还有披头士乐队、滚石乐队、痛仰乐队、乔布斯,等等。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被称为“颓废之王”的杰克•凯鲁亚克,他那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你一定听过!

他认为人要永远保持跳动、活跃,尤其是年轻人,要在生活的节奏中,而不是沉默的。

所以当无数读者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立马就被凯鲁亚克倡导的生活方式所吸引。

时至今日,《在路上》依然能激起人们即刻出发的冲动。

1947年至1951年,凯鲁亚克和朋友们三次横跨美国,一次南下墨西哥。《在路上》记录的就是他们的生活和旅途见闻。

事实上,这本小说并非传统意义上充满紧凑故事性的小说,甚至可以说,它是没有故事的,而这也是凯鲁亚克摸索出的自发式写作。

用冯唐的话说,《在路上》是相当少见的以情绪和语言能量驱动的伟大小说。

但不管你读了几次,重读时仍然能感受到巨大的感染力和热辣滚烫的力量从心底喷涌而出,或许是激情,是躁动,是向往,是愤怒,但唯独不会是心如死水。

《82年生的金智英》

image.png

一个普通女孩要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地长大成人。

看过这本小说的人都惊呼,这不是一本小说,是灌满眼泪的人生报告书啊!

作为亚洲现象级畅销书,《82年生的金智英》一出版就引发了韩国国内的疯狂讨论,甚至一度被韩国男性请愿抵制。

故事讲了一个韩国女孩金智英从小到大在家庭、学校、社会遭受的不平等,但始终活得小心翼翼,努力遵循社会对女性的规范,却从来没有真正为自己而活。

出身公务员家庭,受过高等教育的金智英已经算是这个社会上抽到上上签的女性了,但为什么依然像被抽取了生气而压抑度日?

婆婆问她:“饭是电饭锅煮的,衣服是洗衣机洗的,你为什么手会疼?”

书里细密的情绪和感受,能让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共鸣一万次。

希望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女孩,都能明白:

你可以是无坚不摧的母亲、无所不能的妻子,但永远不要忘记,你首先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