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搬上了荧幕的5部优秀文学原著,比影视剧更深刻更好看
时间:2024年08月05日 作者:ebooksoso.com 分类:书单书评 阅读量:5524

近些来年,越来越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被搬上了荧幕。

大家在讨论之余,也逐渐将目光聚集在了原著作品上。

毕竟影像所能表达的信息,远没有文字蕴含的文学想象宽广和深邃!

《显微镜下的大明》

image.png

这本书是马伯庸“见微”系列小说之一。

还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从小人物的命运中看一朝之兴衰,是马亲王一贯的写作手法。

整体故事架构以明代六个深藏于案卷之中的真实基层政治事件为主,把当时的民生诉求、民间智慧、官场权衡之术等一一剖析。

正如马亲王在书中写道的那样:

“长久以来,历史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是烛照万里的规律总结,是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这虽然是正确的,但视角实在太高了,高到没什么人情味。”

他要为那些历史中如尘埃一般存在的“蝼蚁们”立传!记录来自最底层的呐喊,因为这样的声音是组成历史洪流浪潮中的每一个分贝。

为此马伯庸查文翻卷、追溯史实,把繁琐冷酷的史料变得有趣有生命力。

有读者甚至说,这类书谁也写不过亲王,既会玩梗又注重细节,绝了!

《白鹿原》

image.png

看过《白鹿原》的人都会一声叹息,然后明白世间没有绝对的丑陋,也没有绝对的善良,每一个人都在挣扎,都在蜕变,都在命运的反复捶打中生生不息。
有人说《白鹿原》是中国的《百年孤独》,集家庭史民族史于一体。
的确,这是一部民族变迁史,也是一部劳苦大众奋斗的血泪史。
陈忠实早在创作《白鹿原》之前就暗下决心,要把这本书当作“将来垫枕头”的作品。

难怪有网友会说,如果一定要选一本书带进坟墓,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这本。

故事发生在辽阔的渭河平原,讲述了两大家族三代人为了抢夺白鹿原的统治权而争斗不息,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

从清末民初到建国之初的半个世纪里,白鹿原上风云涌动,王旗变幻。

唯一不变的仿佛就是这片沉睡的古老大地和耳边随风飘来的阵阵怒吼。

陈忠实笔下那些真实的普通人,仿佛就存在于我们的祖辈和父辈之中,他们痛苦挣扎,他们喜怒哀乐,他们坚守自己心中的信念。

最终这些信念幻化成血液,流淌进我们的基因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白鹿原”里和命运短兵相接,纠缠不休。

《奥本海默传》

image.png

诺兰执导的电影《奥本海默》的灵感来源,正是原著《奥本海默传》。

这本书是关于“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最为完整的一部传记。

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之后,奥本海默成为同代人中最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20世纪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凯·伯德和马丁·J.舍温在这本书中以前所未有的细节,揭示了奥本海默的生活及其所处的时代。他们搜集了大量真实的档案、记录和信件,采访与奥本海默最亲近的朋友、亲戚和同事。

最终让全世界看到了这个创造了毁天灭地的“大杀器”,却反对战争、反对美国发展氢弹的改变历史的人物。

这本书因此获得了2006年普利策传记奖。

毫无疑问,相较于电影,这本传记显得更具说服力一些。

有网友说,诺兰把这本书压成三个小时已经是极限了,但哪怕这个时长也还是舍弃掉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

对那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格外关注一下原著!

《追风筝的人》

image.png

2003年,曾遭到多次拒稿的《追风筝的人》终于出版了,没想到它像一匹强劲的黑马,不仅连续两年登上《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还被翻译成60多种语言,俘获了152个国家的读者。

无数读者对书中主人公的心灵成长产生了强烈共鸣。

这是一个关于人性善恶与救赎的故事。有钱人家的少爷阿米尔和仆人家的儿子哈桑,从小一起长大,一起放风筝。然而当哈桑落入“敌人”之手时,阿米尔却因为懦弱而退缩,最后选择用逃避和栽脏的方法逼走了哈桑。

长大后,由于战乱,阿米尔和父亲逃去美国却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儿时的愧疚再次浮现。他再次返回家乡,却得知哈桑已经死去,而哈桑唯一的儿子竟也落入了他儿时“仇敌”的手中。

这次他没有退缩,救回了哈桑的儿子,也同时救赎了自己。

而那句非常经典的“为你,千千万万遍”,正是儿时哈桑对阿米尔说过的话。

有网友说,人到中年才明白,哈桑是理想,阿米尔才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实写照。

《繁花》

image.png

作为2024年的开年大剧,央视剧评对繁花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

《繁花》可能会在相当长时间里成为孤品。

就剧集的制作水准来看,这部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剧,确实足以代表目前国内剧集制作的天花板。

不仅得益于王家卫这个金牌导演、编剧对于品质的把控,也离脱不了原著小说《繁花》优质的根基。

原著《繁花》出自上海作家金宇澄之手。他在书中描述了一个不一样的九十年代——声色犬马、错综复杂、传奇迭生。

作为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其文字的魅力,来自那一千多个“不响”,来自历史洪流中芸芸众生的狂欢与悲凉。

相比于电视剧,小说独具的气质,更吸引读者理解人物的深邃。

《繁花》与《繁花》,小说是小说,影视是影视,两头开花,相得益彰。

无论你是否看过电视剧,原著都值得细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