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部神作,重塑你的思维方式
时间:2024年07月10日 作者:ebooksoso.com 分类:书单书评 阅读量:8464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成长的速度。

如果想不断成长,就要不断重塑自己的思维方式。
一次次的重塑过程,就是不断迭代更新的过程。

道德经

image.png
《道德经》是全世界十大畅销书之一。
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春秋时期陈国人,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鹿邑县。
全书五千余字,以最为简明的文字,讲述了最为丰富、复杂的内容。
《道德经》也叫《老子》,现在最常见的版本,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是道经,讲的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水,利于万物,但从来不与万物相争。
道德高尚的人就像水一样,一是柔,二是甘于停留在低处,三是滋润万物却不予万物相争。
下篇是德经,讲的是为人处世的方法。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学习要“日益”,每天增加知识;而为道要“日损”,欲望要一天天的减少,从而接近道道自然法则。
学习《道德经》这本书,我总结下来,有两个好用的方法。
一是读原文,二是抄原文。
不建议一上来就看解读版,影响理解原文的含义。

传习录

image.png
这本书和《论语》相似,并不是王阳明写的,而是他的弟子们收录的王阳明语录和书信。
王阳明心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心即理:就是真理不在外面,不要向外寻求,要“反求诸己”,向自己的内心寻求真理。
致良知:王阳明认为,每个人内心都有“善”存在,通过学习实践,让自己的内心善良的一面不断提升。
知行合一:知和行是一体,不可分,知道才会做到,做不到其实是知道的不彻底。
王阳明晚年,有“四句教”可以概括他的心学思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大意是,内心本没有善恶,意念动了才会有善恶,用自己的“良知”区分善恶,通过格物不断抛弃自己的恶念。
最终我们就会成为圣人。

重塑大脑 重塑人生

image.png
神经可塑性领域不可取代的经典科普作品。
这本书告诉我们,即使到了九十岁,我们的大脑都是可以重塑的。
书中用一个个的实验依据,证明、支撑大脑可塑性的观点。
大脑“用进废退”,这是基本法则。
大脑各部分之间存在着一种竞争关系。当一个功能不常用时,被闲置的细胞,就会去做常用的功能。
从而不断强化常用的功能,弱化不常用的区域。
就像:白先勇87岁了,每天都要在书房里工作6~7个小时。
巴菲特在之前的采访中说:我91岁了,还在快乐地工作。
所以,看完这本书,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呢?

幸福的方法

image.png
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导师。
书中把把人生的不幸福状态分为三种类型:
牺牲眼前快乐,只着眼于未来目标的忙碌奔波型;
放纵自己,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
对一切都失望,无所作为的虚无主义。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生命本身的意图和意义,是人类存在的目标和终点。”
幸福的终极目标,并不是名利和财富,而是尊重生命的核心价值。
名利和财富,只是实现生命核心价值的结果。
同时,幸福是可以学习的,也是需要不断追求的过程。

拖延心理学

image.png
拖延的问题几乎可以影响每一个人。
拖延几乎人人都有。
作者总结拖延的可能成因:
一、对成功信心不足,害怕成功;
二、讨厌被人委派任务,所以用拖延争取控制权;
三、注意力分散,易冲动;
四、目标和酬劳太过遥远。
如何克服拖延,作者也给出了方法:
一、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
二、坚持运动,会让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等,头脑更加清醒;
三、创造有利的工作环境,减少干扰和诱惑;
四、减少做决定的次数;
五、明确目标和计划,制定一个最小阻力的计划;
六、人的精力有限,在重要的事上不拖延就可以了。